一、盈亏平衡分析的概念、作用与条件
1.盈亏平衡分析的定义
盈亏平衡分析——是在一定市场和经营条件下,根据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时的成本费用与收入数据,通过求取盈亏平衡点,研究分析成本费用与收入平衡关系的一种方法。
盈亏平衡点——企业的盈利与亏损的转折点。在盈亏平衡点上,销售收入(扣除销售税金与附加)等于总成本费用。
投资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中盈亏平衡点常用产量、生产能力利用率或产品售价表示。
2. 盈亏平衡分析的作用
用产量或生产能力利用率表示的盈亏平衡点越低,表明企业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能力越大,抗风险能力越强。
用产品售价表示的盈亏平衡点越低,表明企业适应市场价格下降的能力越大,抗风险能力越强。
3.线性盈亏平衡分析的条件
进行线性盈亏平衡分析要符合以下四个条件:
(1)产量等于销售量,即当年生产的产品(扣除自用量)当年销售出去;
(2)产量变化,单位可变成本不变,从而总成本费用是产量的线性函数;
(3)产量变化,产品售价不变,从而销售收入是销售量的线性函数;
(4)只生产单一产品,或生产多种产品,但可以换算为单一产品计算,也即不同产品负荷率的变化是一致的。
二、盈亏平衡点的计算方法
1.公式计算法
原理:在盈亏平衡点上,销售收入(扣除销售税金与附加)等于总成本费用,即利润为0。
计算公式:
BEP(生产能力利用率)=年总固定成本/(年销售收入-年总可变成本-年销售税金与附加)×100% ……(1)
BEP(产量)=年总固定成本/(单位产品价格-单位产品可变成本-单位产品销售税金与附加)
=BEP(生产能力利用率)×设计生产能力 ……(2)
BEP(产品售价)=(年总固定成本/设计生产能力)+单位产品可变成本+单位产品销售税金与附加 ……(3)
注:如采用含税价格,式(1)分母中应再减去增值税,式(2)分母中应再减去单位产品增值税,式(3)中应加上单位产品增值税。
补充内容:
利润=销售收入-总成本-销售税金与附加……(4)
其中:销售收入=单位售价×销售量
总成本=可变成本+固定成本=单位可变成本×产量+固定成本
销售税金与附加=(单位产品销售税金+单位产品增值税)×销售量
(4)式表达了量本利之间的数量关系,是基本的损益方程式,实际计算的平衡点就是利润等于零的点,即收入等于支出的点。它含有相互联系的六个变量,给定其中五个,便可求出另一个变量值。如令利润=0,则可由(4)式推导出(1)(2)(3)式。例如(1)试推导如下:
0=利润=销售收入-总成本-销售税金与附加
即:销售收入-总成本-销售税金与附加=0
又:销售收入=年销售收入×生产能力利用率
总成本=年总固定成本+年总可变成本×生产能力利用率
销售税金与附加=年销售税金与附加×生产能力利用率
由以上各式可推导出:生产能力利用率=年总固定成本/(年销售收入-年总可变成本-年销售税金与附加)
2.图解法
图中销售收入线与总成本费用线的交点即为盈亏平衡点,这一点所对应的产量即为BEP(产量),也可换算为BEP(生产能力利用率)。
盈亏平衡模板
三、盈亏平衡分析注意要点
(1)盈亏平衡点应按项目达产年份的销售收入和成本费用数据计算,不能按计算期内的平均值计算。
(2)当计算期内各年数值不同时,最好按还款期间和还完借款以后的年份分别计算。
下载地址
|